淺談0-3歲嬰幼兒的語言發展
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就期望能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所以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說話,一直以來都是
家長們關注的焦點。但是每個孩子的發展有個別差異,所以坊間才會有「大雞慢啼」的俗諺。
不過,就算是有個別差異,孩子還是應該要依照發展的先後順序,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發展出特
定的語言能力。如果時間過了,孩子還沒有發展出該有的語言能力,那可就不只是「大雞慢啼」的
問題了唷!
所以,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0-3歲嬰幼兒在語言發展吧。
1. 哭聲
哭聲是孩子自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具備的溝通技能。哭聲代表孩子的發聲機轉是否健全,並有其
獨特的發聲時間的長短,以及音高的變化。孩子藉由哭聲學習向家長表達需求,像是尿布濕了或肚
子餓了;家長也藉由哭聲的細微差異,分辨孩子的需求。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雙向溝通,就由哭聲開始建立默契。
2. 咕咕聲
2個月大開始,大部分的孩子會開始發出咕咕的聲音。剛開始是由於舌根和口腔的肌肉摩擦所偶然
發出的聲音,當孩子察覺聲音出現之後,就會轉而探索自己發出的聲音來娛樂自己。
3. 牙牙學語聲
6至8個月大左右,孩子會發出連續的語音組合,像是「嘎嘎嘎」或是「叭叭叭」,當中還會帶著不
同的音高起伏。家長也可以發現孩子會在聲音中展現興奮或懊惱。
而隨著聲音操弄的次數增加,語音組合會從單一的語音變成多種語音的組合,就好像在學大人講話
一樣。這樣的語言行為會一直持續到12個月大以後。
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會對自己的名字出現反應,也會去找尋發出聲音的來源和方向。到後期,
孩子還會對於帶有禁止的命令或語氣產生反應。
4. 第一個詞彙
12至18個月大左右,孩子會說出家長們殷殷期盼的第一個詞彙。通常第一個詞彙會和家長或是常接
觸的物品有關,像是:「媽媽」、「爸爸」、「嬤嬤」。
第一個詞彙的出現與牙牙學語之間的不同,在於第一個詞彙是大人聽得懂的、是「特定對象」,而且
必須是孩子在沒有大人的引導下、「自發性」說出來的。
在這個時期,孩子應該可以指認20-30個常見物品,並且能夠理解一些常用的簡單指令。
5. 詞彙爆發期
當孩子累積了大約50個詞彙之後,會在18個月大左右,快速的增加更多的詞彙,內容包含了稱謂、
生活動作、常見的食物或動物名稱還有基本的社交用詞。
在這個時期,孩子可以聽得懂的詞彙也隨之增加,孩子聽懂的詞彙大約會是用來表達的5倍左右。
同時,孩子開始會學著去懂得一些簡單的問句,像是:要嗎?
6. 雙詞句或多詞句
18至24個月大左右,在詞彙爆發期之後,孩子會試著把會使用的詞彙組合起來,出現電報式的句子。
剛開始是由兩個詞彙所組成雙詞句,再慢慢的發展成多個詞彙組成的短句子。剛開始的雙詞句大多是
「人稱+動作」,像是:媽媽抱抱,或是「動作+物品」,像是:喝水水。
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能夠理解兩個步驟的指令,例:先後順序,還有常見物品的功能,
像是:毛巾洗臉。
7. 簡單句
30到36個月大之間,孩子開始會在多詞句中加入日常生活接觸到、從大人的說話模仿來的句法規則,
發展出正式的簡單句結構,像是:媽媽買多多、我要吃餅乾。在這個時期,孩子也會開始學著使用基
本的代名詞(你、我),而且孩子會因為旺盛的好奇心,開始學著發問「為什麼」、「做什麼」。
在這個時期,孩子也會開始發展對於形狀、顏色、數量、空間、時間的認知概念。
依照上面所列的語言發展順序,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年齡到了,但卻還沒有發展出相對應的語言能力,
那就請家長不要再相信「大雞總是慢啼」了!趕快帶著您的孩子去尋求語言治療師專業的語言能力評估和諮詢唷。
蘆洲實和復健診所 語言治療師 許隆鈺
更多文章,請上FB實和復健骨科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