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茗目前就讀與幼兒園大班,讀幼兒園中班時就曾有老師發現小茗在手部操作活動的表現 較笨拙不靈巧,當時母親不以為意,心裡單純認為,小茗只是因為才剛入學所以先前操作教具 的機會較少當然表現會受影響,等上學後一段時間,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後應該就能熟練,上了 大班後,老師仍然不時的在聯絡簿上描述諸如,小茗美勞操作的作品無法在時間內完成,剪刀、 湯匙、筆等工作具使用也不是很靈巧,角落時間與同學一同遊戲時不喜愛雪花片或積木等須手 部精細操作的活動。
媽媽在家中也發現,即便是已經提醒了數次,小茗仍然會將身上的衣物穿得亂七八糟的, 並且在做如扣扣子、拉拉鍊時除了動作慢以外,總是需要依賴眼睛注視著操作的物品,才能將 事情完成,對於看不見只靠手指碰觸方式下操作的活動顯得特別有困難,例如伸手進書包找出 小物品等。
老師與媽媽針對上述困難討論後,認為小茗的精細動作表現,雖不至於與同年齡的兒童落 差太多,但是就是稍顯笨拙,認為小茗也許是有「觸覺區辨能力不良」的情形,建議媽媽盡快 帶小茗到復健科尋求專業的意見。
☆何謂觸覺區辨能力不良:
觸覺的接受器位於皮膚,當外界給予刺激時產生訊號,而訊號經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導,至 大腦皮質做出適當的解讀,然後才產生反應。觸覺刺激的反應,可以分為保護性及區辨性兩種 反應,保護性反應目地在於避免傷害或生存如嬰兒時期當嘴旁受到刺激,便會轉頭尋找母親的 乳頭吸吮,而區辨性的反應協助判斷身體何處被碰觸,與覺差碰觸物體的形狀、質地、溫度等 物理性質以利探索環境,學習新的事物。
觸覺區辨不良的兒童,就如同帶著一雙厚手套在環境中模索,因無法獲得適當的資訊,所 以對身邊環境中觸覺刺激,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應,即像上述文章中的小茗一樣,因為手部無法 透過感覺有效的判斷操作物品的位置與特性因而須要依賴視覺給予協助,使得手部精細表現笨 拙,且效率不佳影響學習與生活。
☆針對觸覺區辨能力不良的孩子,可藉由幾項簡單活動來改善其狀況:
1.藉由活動提供手部深壓覺刺激,以增加刺激的覺察能力:
a.透過有阻力,需用力的手部操作活動,如揉捏黏土、積木組裝、攀爬遊戲架等。 b.透過在生活中手部推、拉、搬、抬、撕,捏、揉、搓、壓、摳、彈等動作獲得刺激, 如撕紙。
2.藉由活動中提供不同的觸覺經驗,以增加了解各種刺激的不同:
a.透過觸摸各種材質的故事繪本,如粗糙的、仿動物毛法、不同資地的布等。 b.多元化的觸覺操作經驗如捏陶、黏土活動、以指畫、至公園或海邊玩沙等。
3.藉由活動練習以觸覺覺察碰觸物體的物理特質如形狀、溫度、軟硬等
a.運用摸摸箱,要孩子單憑觸覺從箱子裡找出指定的物品,或嘗試描訴該物品。 b.練習用不同物品在孩子掌心、前臂劃上幾個簡單圖案,讓孩子說出圖形與感受
4.日常小建議
a.在生活中應適當讓孩童有機會探索環境,避免過度保護,而阻礙兒童的發展 b.當你差覺孩童有上述狀況時,建議你不要輕忽,認為長大就好,鼓勵你可前往復健科, 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建議,以減少兒童在發展中遭受的困擾•
更多文章,請上FB實和復健骨科粉絲團!!
以上由蘆洲實和復健診所 職能治療師 提供 更新日期:105.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