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又一痛---談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 2003年發表 坐骨神經痛(sciatica)自十五世紀以來,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症狀,指的是沿著坐骨神經的 路徑出現疼痛或感覺異常。當時以為痛的來源是在坐骨,1934年後發現,大部分的患者是腰部椎間 軟骨突出、退化性關節炎長骨刺、或脊椎滑脫症這些疾病壓迫到第四腰椎至第二薦椎神經根中的其 中一條或數條所引起,也就是問題出在腰部。但約有百分之六到八的患者,雖然診斷是坐骨神經痛, 也接受了腰部熱敷、骨盆牽引(拉腰)及運動治療,甚至腰部手術,看了六、七位醫師,拖了一到 六年不等,症狀仍無法完全去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復健科邱涵傑醫師指出,這些患者坐骨神經痛的來源不在腰部,而是在臀部。 通常是坐骨神經走到梨狀肌附近時因為某些原因(如:受傷)遭到壓迫才引起的,因此稱作梨狀肌 症候群。
在臀部,只要掀開淺層的臀大肌,就可以看到深層的梨狀肌和其他四條負責大腿轉成外八字 (外轉)、張開(外展)及屈曲的肌肉。梨狀肌雖然出不了什麼力,但因坐骨神經從它的下方穿出 來而使得它成為第一配角。因此,梨狀肌受傷、發炎、過度使用或出血,附近的腫瘤或未消失的血 管,都可能導致坐骨神經遭到壓迫而出現症狀。
仔細詢問之下,患者通常覺得單側、逐漸惡化的臀部痛遠大於腰痛,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時 會痛,嚴重時走路像跛腳。徒手身體檢查會發現臀部骨頭(坐骨結節)附近有壓痛點,甚至摸到肌 肉硬塊,讓梨狀肌做拉筋運動或使其出力對抗阻力時會引起疼痛,另外,大腿伸直抬高時也會引發 疼痛。
梨狀肌症候群其實臨床就可以診斷。想要確定診斷時可使用神經傳導檢查,視患者在正常俯臥 和梨狀肌受拉扯的情況下H反射的時間是否明顯延長來判斷。
治療目前仍以保守療法為主,包括:局部注射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一到二次、短波或超音波深 部熱療、加上梨狀肌的拉筋運動。約有八成的患者症狀可改善百分之七十。如果療效不盡理想,亦 可考慮切斷梨狀肌,因其在五條肌肉中出力最少,因此切斷後不會有任何的功能障礙。
總之,邱醫師提醒大家,如果您的坐骨神經痛在治療腰部一陣子後仍然效果不彰,且臀部痛遠 超過腰痛,請找復健科專科醫師和您詳談,看是否是這個自1928年以來爭議不斷、但目前逐漸成為 正式疾病名稱的梨狀肌症候群。
更多文章,請上FB實和復健骨科粉絲團!!
以上資料由 復健科 邱涵傑醫師 提供 更新日期:2013.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