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步唯艱—談足底筋膜炎 2001年發表
這天早上,42歲的老李因前兩天加強了跑步訓練的份量而晚了些起床,可腳一著地,哇!不得 了!腳後跟痛得要命,連走路都沒辦法了。忍痛走了兩、三步,咦?好像好了些。鬆了一口氣,老 李上班去也。不料剛開完會,才準備站起來和客戶握手慶賀合作愉快,哇!腳後跟又痛起來了,搞 得老李齜牙裂嘴,客戶還以為老李是勉強同意了這筆交易,害老李又解釋了半天,客戶倒也體貼, 介紹了一位醫師給老李認識,得到的結論是「足底筋膜炎」。拜託!這是那門子的病?
足底筋膜炎常見於扁平足或空凹足的患者,一般抱怨早晨下床後、久坐或久站後開始行走的前 兩、三步足跟疼痛,痛的位置在足跟和地面接觸面的內側,壓下去會有一個明顯的壓痛點。原因並 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看法是拉扯性的骨膜炎加上足底筋膜的退化或裂傷,然後引起鄰近組織的反應 所致。
足底筋膜炎的診斷其實憑著詳細的病史訊問及身體檢查即可做出。醫師的工作是幫助患者分辨 和足底筋膜炎症狀類似的病,如坐骨神經痛、足胕隧道症狀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跟骨壓 迫性骨折、踝關節病變或整條足底筋膜發炎。也需看看身體其他部位是否有問題,進而診斷出一些 少見的全身性疾病。肌肉骨骼超音波和X光檢查可同時列為第一線的檢查。肌肉骨骼超音波可直接看 到足底筋膜在跟骨附著處是否厚度明顯增加、顏色變暗且內部線條模糊不清,或是有較黑的裂縫。 此外也可順便檢查跟腱及內踝,以排除跟腱病變或引起足胕隧道症狀群的腫瘤。而X光檢查是用來排 除骨及關節方面的問題,如:跟骨壓迫性骨折,踝關節內的游離體或其他罕見的骨病變。值得一題 的是,常見的跟骨骨刺通常不是引起疼痛的原因,因為根據研究,跟骨骨刺的位置是短姆趾屈肌的 起點,而不是足底筋膜的附著處。
一般來說,九成以上的患者經過保守治療(非手術性的治療)幾乎都會好轉,只有不到百分之十 的患者經過六個月的治療仍然無效,需要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休息、吃消炎止痛藥及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中,較常使用的電療是超音波及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但增加踝關節柔軟度的足底筋膜 及跟腱牽拉運動等患者家庭作業亦是不可或缺的。也有人使用夜間支架(night splint)使足底筋膜 整晚都維持在拉長的程度,效果則是因人而異。
但更重要是:
一、需要一雙好的足跟墊來減少疼痛。軟材質的足跟墊可增加足跟吸震能力,硬材質的足跟墊則是 使足跟在負荷體重時不致於塌陷的太厲害,間接增加了足跟的厚度。如果是扁平足的話,則需 特殊的鞋墊(UCBL)來矯正患者後足部。如果覺得鞋墊麻煩或難看,有氣墊的運動鞋也是不錯的 選擇。但終究須以症狀改善的程度為選擇的標準。
二、除去引發疼痛或加重疼痛的原因。如:增加太快或太重的運動訓練份量;工作上須久站的人得 減少站立的時間。尤其要強調的是,絕對禁止赤腳走號稱能「足底按摩」的鵝卵石健康步道。 依據筆者的觀察,大部份嵌在此類步道的石頭都太小、太尖、突出平面太多且稍嫌稀疏,走在 上面只會引起更多的不舒服,延長受罪的時間。
總之,足底筋膜炎實在是個惱人、讓人無法「足爽」的疾病。雖然保守治療的效果不錯,但每 種治療對每個人的效果不一,因此患者需要一些耐心及時間和醫師合作,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 式,早日擺脫「舉步唯艱」的窘境。
更多文章,請上FB實和復健骨科粉絲團!!
以上資料由 復健科 邱涵傑醫師 提供 更新日期:2013.04.12 |